SOAS,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伦敦大学)致力于研究非洲、亚洲和中东的语言、文化和社会,是欧洲唯一具有这种学术专业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也是欧洲最重要研究非洲、亚洲和中东的学术人员。
该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成立于1916年,是东方研究学院。它于1938年更名为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并在学术课程中增加了非洲研究。今天,它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学科研究,从语言到发展以及政治和社会科学。
SOAS图书馆于1973年首次开放,目前拥有超过150万件藏书,并配备了大量的电子资源。
SOAS从事多种高度的丝绸之路研究,提供研究亚洲、中东和非洲历史的这一重要方面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学院里还有一些专门研究丝绸之路的教授,以及专门讨论这一主题的研讨会。
国际中亚研究所(IICAS)于1995年8月在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成立,是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平台的直接成果。建立该研究所的想法是在整个中亚的草原路线考察期间初具雏形的,这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的整体研究:对话之路”项目框架内组织的一次考察,这是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7-1997)的一个重要项目。
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 珠江口的西部,发现了南海一号的残骸。它确实曾将中国与中东和欧洲联系起来。它的名字来自“南海” (南中国海)。沉船保存状况非常好。它被确认内含6万到8万件珍贵的货物,特别是陶瓷。
沉船目前仍然完全被淤泥覆盖,因此其位置和形状必须通过底层剖面仪进行验证。它是在一次计划之外的探索中被发现的, 一个无底的钢制容器被放置在沉船场地上。容器的下部是尖锐的,通过在容器上放置重的混凝土砝码将其驱入海床。然后挖出周围区域,用钢板从下面封闭容器,把整个沉船封闭打捞。
1967年,巴基斯坦政府教育部授权伊斯兰堡Quaid-i-Azam大学(QAU)建立中亚文明研究中心,以便与教科文组织合作,作为代表巴基斯坦的参与成员参与教科文中亚计划中。 在教科文组织,有人提议扩大该中心的范围,并对整个亚洲的文明进行比较研究。 经巴基斯坦政府同意,QAU接受了该提议,因此该中心的名称改为塔克西拉亚洲文明研究所(TIAC)。
该大学的委员会批准了该项目,因此接受了TIAC作为大学的组成部分,并允许其招收学生参加社会学硕士、哲学硕士和博士课程。 因此,TIAC于2010年批准了社会学硕士、哲学硕士和博士的课程,并为报名这三个项目的,在2010-2011学年注册的学生办理入学手续。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于1818年11月11日作为俄罗斯科学院亚洲博物馆成立。2007年6月,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下令重组圣彼得堡分院。东方研究所成为独立的东方文献研究所。
东方文献研究所保存的文献馆藏的进行的研究仍然是该学院学者的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的核心。
手稿和早期印刷书籍的收藏包括超过10万件物品、用65种使用和废弃的语言,如阿比西尼亚语(埃塞俄比亚语、阿拉伯语、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希伯来语、中文、韩语、库尔德语、满洲语、蒙古、波斯语、塔吉克语、梵语、粟特语、突厥语、西夏语、藏语、维吾尔语、日语等。东方文献研究所还藏有东方学家研究成果,其中包含一些关于俄罗斯东方研究历史的极有价值的文献。它包括手稿和木版画。
该研究所拥有一个专业图书馆,其中关于东方研究的书籍超过80万册。前苏联人民的语言收集的书籍,特别是30年代发行的书籍,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该研究所开设博士课程。其论文委员会有权考虑在历史和批评来源领域撰写的博士和特许任教资格论文。
在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在其前任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先生(1987-1999)的支持下,于1998年9月16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和土耳其政府达成协议而成立国际游牧文明研究所。
几千年来,游牧民族居住在世界各地。游牧社会发展出了特别适合其环境和游牧需求的文化形式。为了因地制宜他们发展出了杰出且不同的技艺,这是原始的且独特的文明的开端。今天,在世界许多地区,游牧民族的文明面临着对他们目前生存、未来发展,特别是文化认同的重大挑战。许多人正在深陷传统社会结构的衰落和边缘化导致的贫穷。
建立一个国际研究所研究游牧民族文化的想法在蒙古游牧民族探险时萌芽。它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组织,作为丝绸之路项目的一部分,当时有一个国际团队推荐了一个研究所。在1993年举行的第27届会议期间,教科文组织通过了这项提议。 Jacques Legrand教授(法国)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他指出一方面保护游牧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积极促进游牧民族发展适当的现代化,不断促进游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成立于1992年,是柏林兰德与勃兰登堡协议达成的成果。它成立于1700年,延续了普鲁士科学与人文学院的历史,也回顾了勃兰登堡州选民科学学会的传统。作为大学背景之外的研究机构,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联合了跨学科的国际学者和科学家,既保护并揭开了该地区的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同时也促进了学者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支持研究,并就决定我们社会未来的问题提供建议。
在他们的研究框架内,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举办了多种类的项目。其中之一,吐鲁番研究项目(德语“Turfanforschung”),致力于撰写和解读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贸易中心吐鲁番绿洲(曾经的东突厥斯坦,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其周围地区的文献。通过了解这些文献、也就是它们的内容和意义,研究人员旨在探索吐鲁番绿洲社群的古老文化,包含生活方式和贸易。吐鲁番文献主要包括佛教、摩尼教和基督教文献,它们记载了修道院的日常和商业生活、信件和其他文献,包括20多种语言和文字。
哈萨克文化研究所
©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Republic of Kazakhstan for UNESCO / Kazak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e
哈萨克文化研究所
哈萨克斯坦文化研究所(KRIC)于1934年在阿拉木图市(比哈萨克斯坦首都)成立。它是哈萨克斯坦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旨在研究文化问题,以及国内的考古学和艺术领域。
研究所所长是Andrey Khazbulatov,博士。
哈萨克文化研究所的使命是开展文化研究,与其他研究和教育机构协调研究活动,执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政策,为保护和研究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出贡献,通过融入世界文化空间来促进有效的国际间合作。
哈萨克斯坦文化研究所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和体育部的监督下运作。该研究所目前有100名员工,包括咨询顾问、培训师和各种研究小组的成员。它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小型图书馆,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多的用哈萨克语出版的《马可波罗游记》。 KRIC还与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联合出版了哈萨克语,俄语和英语的学术期刊《Madani Mura(文化遗产)》。
庆州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首都,它位于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地区,有许多历史遗迹,包括和丝绸之路相关的遗迹。由于各种保护性条例限制,例如韩国的“文化财产保护法”,这引发了许多冲突和民事诉讼,因为法律阻止了庆州当地居民开发土地和房地产。因此,2004年,庆州市成立了新罗文化遗产研究所。为了解决新罗文化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民事投诉,该研究所主要进行各种抽样、勘探、挖掘和保护项目以及广泛的学术研究。新罗文化遗产研究所的勘探实验室、学术研究团队和文化项目团队正在将研究所发展为有资格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新罗传统文化的大本营。
国际海洋事务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5月,旨在促进人文和社会科学与海洋有关的研究工作,发展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跨学科活动,以及建立教育、工业、政府的学术联盟并帮助制定区域发展政策。
该研究所于2008年11月被选入韩国研究基金会的“人文韩国项目”。该研究所希望建立一个新研究的普遍调度点(海港城市文化互动研究)。
该研究所的40多名研究人员将海港城市纳入其研究领域,并专注于重建海港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之间人员、信息和材料交流的跨学科研究。
该研究所通过宣传和普及其资源和信息相关的地区活动来传播其学术成果。